職場上我見到的一位最年輕的大區經理,只有25歲。
他是一位年輕的小伙子,人特別有活力,處事極為靈活,平常談吐幽默風趣,但句句都有料。
那個時候我只有23歲,比他小兩歲,但是我和他之間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從那個時候起我就開始留心厲害的人物,身上都有哪些特征。
第一點就是目標特別清晰。
那個小伙子為什么25歲就能成為大區經理?因為他不像別人年紀輕輕就特別迷茫。他一進公司沒多久,就說自己希望將來能留在公司,并且升職。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他的做法特別務實,扎扎實實打基礎,業務過硬。跟公司中上層領導搞好關系,經常到他們面前刷臉。溝通能力也強,人緣也不錯,后來公司有了機會第一個考慮到的就是他,于是他成了公司最年輕的主管。
成了主管之后,他開始量化自己的工作。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別人能做到的,他做的比別人精。
就這樣公司上層默認了他的能力,最后公司要開拓新的區域,他就成了那片新區域的大區經理。
他的方向和目標特別清晰,最后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第二點,就是舍得花時間做規劃。
以前我總覺得工作能力強的,應該是那種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工作上的人。
但實際上,那些工作能力強的人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累,人家反而能輕松照顧好工作和生活。
原因就是他們經常停下來做規劃。
現實經常變化,那么制定的目標實行的步驟也會跟著變動。
他們經常停下來,把自己的目標進行排列,哪些目標可以放在以后再實現,哪些目標是當務之急,并且把籠統的目標進行細化,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規劃,做到不急不徐。
想把所有的目標一起實現,最后只會累死。
第三點就是看問題能看到本質。
還是那位25歲就當了大區經理的小伙子,當時公司的渠道專員出去開發渠道經常碰壁,回來后情緒特別沮喪:
商家不愿意和我們合作,因為我們公司不夠知名,而且他們說要我們保證銷量,但是我們作為新品牌才進來,怎么可能保證得了銷量。
這個小伙子皺了皺眉頭說:你不能這樣被客戶牽著鼻子走,你可以問問他現在的經營狀況怎么樣,是產品的問題還是選址的問題,或者是其他原因。
很多問題他們店鋪本身就存在,我們來了只能幫他優化,不可能完全解決。
雖然說我們沒有辦法給一個確切的保證,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附贈一些福利,比如說做一下店鋪運營分析,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瓶頸在哪,這樣也可以拉近和商家之間的關系,不至于被他們徹底排斥,你說是嗎?
客戶拒絕你往往是由于一些深層的原因,千萬不要跟著他的思路走,不然你后面會累死的。
升職是對一個人能力的肯定,一個人能在職場上升職,說明他確實有過人之處。
但這些不是一個人天生就擅長的,通過后天也可以培養,只要你擅長將別人的優點移植到自己身上,你也有機會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