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則熱搜說,一個女生在通訊軟件上跟領導請假出去參加同學婚禮,公司領導一直沒回她就默認領導同意了。
然后開心的參加完婚禮回來,發現自己因為無故曠工被公司炒魷魚了。然后她感到不平,但是公司一口咬定是按照規章制度辦事,最后雙方鬧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判定,通訊軟件上的記錄不能證實領導是否允許請假,所以無效;而公司有權對違反勞動紀律的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說白了,這件事女生做的就不妥當,沒有獲得領導準許不說,也不提前請假分配好自己的工作。領導能從方方面面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尤其是在請假態度上,堅持這2點細節總沒錯。
1.請假鑒人品
做事與做人是分不開的,一個人情商高不高,靠不靠譜,都能從小事上體現出來。比方說文章開頭說的那個女生,如果是參加婚禮,那大多數情況下朋友會提前好些日子通知你去參加。
所以你早點向領導請示,也給他相應的思考時間讓他分配好手底下的工作,如果不是萬分緊急的事,你就直接想請假第二天走人,那一定會公司造成麻煩,因為你手頭上的工作總得緊急分攤到其他同事手上。
從工作上來說,員工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那其中就建立契約關系,那你得本著負責的態度,要么提前節省出時間完成自己手頭上緊急的任務;要么提前找別人替補自己的工作;
實在不行根據請假事由的緊急情況決定該不該請假,這都是你對工作負責的體現,至少不能破壞集體的利益。
另外做事給別人留后路,給別人選項這是一種人品的體現,出了萬分緊急的事情,其他事情哪怕請假你也得和領導商量。
像那種“我已經訂好票,第二天就得走”的請假方式,在領導眼里看來這不是協商,而是要挾。所以你情商到底高不高,領導心知肚明。
2.請假鑒工作能力
像文章開頭說的那個女生一般,她認為這件事情和領導說過了,就已經算是做完了。但在領導看來,“做完”和“做好”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從請假上來說,得到領導的同意然后進去假期是做完。提前準備好手頭的工作,拿到領導的批假存根,回到崗位及時彌補工作進度,這才是做好。
所以請假前后的態度,暴露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就比方說,你訓練一個人擦桌子,每天讓他擦六遍,那執行力高的人會一直堅持,而有些人慢慢覺得少擦幾遍也無妨,反正桌子又沒臟。
其實做事不到位,每天欠缺一點點,慢慢就形成了一種頑癥。社會競爭那么激烈,如果你想做得出色被人肯定,就得堅持把事情“做好”而不僅僅局限于“做完”。
其實為人處事,一句話一件事就等于是把自己的名片遞給了別人,對于你的領導來說,完全能通過這些細節見你整個人的品性,所以你一定得維護好自己的這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