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秋招還沒有拿到offer,如果你心態已經瀕臨爆炸,那這2000+字的文章一定會對你有幫助,希望同學們靜下心來仔細讀這篇文章。經歷過前幾個月的密集網申之后,你們應該已經發現了——秋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進入銀十,秋招已近尾聲眼看你的同學已經拿到好幾個offer,而你連面試邀請都沒收到幾封,每天都在恐慌和焦慮中懷疑人生。
·“沒有實習經歷還能不能拿到offer?”
·“本科學校是雙非會不會被HR看不起?”
·“三無簡歷還有救嗎?”
·“錯過了秋招/現在才回國,還來得及嗎?”
網申之后幾乎每個公司都有筆試,而筆試之后有面試機會的人寥寥無幾...其實不是你不行,而是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了秋招不是你選公司,而是公司選你。看到這么多公司開放網申,而你們的心思只在BAT,我也很焦慮啊,你可能不知道,很多企業是有求職冷凍期的,在一個求職周期內就只有一次投遞機會!如果因為大意掛在了網申第一關,那就太可惜了。
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些校招常見誤區:
1.大公司去不了,小公司不想去
不少應屆生都有這樣的觀念,他們眼里的大公司是BAT、MBB、四大和快消三巨頭,除此之外覺得別的公司都配不上自己。而事實是,不少大公司的薪資待遇并不是最高的,往往還比不上一些正在發展中的新興企業。而大公司競爭激烈,如果沒有好好衡量好自己的價值,很有可能秋招一無所獲。
2.秋招沒拿到offer,春招還有機會
秋招是公司招聘最密集的時間段,而春招幾乎都是補招,并且很多企業如果在秋招季就招滿了所需的人才,春招是不會開放的。除此之外,春招的競爭并不比秋招小。包括海歸、考研落榜的同學、秋招對offer不滿意的同學,都會在春招競爭。僧多粥少的情況絲毫不亞于秋招。
3.校招一定會找到工作
你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據統計某某大學的就業率高達98%(這都算低的)。但其實,學校的就業率是有很大的水分的,很多同學在畢業后還是一無所有,只能靠家里的關系在小縣城謀得一官半職,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offer。
4.僅憑個人興趣,不做任何求職準備
看著喜歡的公司就投,沒聽說過的公司就各種嫌棄,認為只要將簡歷投遞上去,面試隨便聊一下就能拿下offer?沒有付出怎么會有回報。不少已經在暑假拿下頂級公司offer的同學已經準備了一兩年,從找實習開始就對自己做了詳細的職業規劃,一步一個腳印,簡歷毫無漏洞,面試通關率100%,僅僅是因為她本身很優秀?沒有天生的offer收割機,進大學時你們都是一張白紙,為什么畢業后的offer會有這么大的差距?
想進名企,你做的夠了么?名企大廠人人都愛,但不是人人都進得去,想要趕在秋招結束之前拿到心儀的offer,舒心的過完大學最后一年,你做的夠了么?
1.從簡歷開始出眾
字節跳動秋招收到10W+的簡歷,如果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你的簡歷必須要內容豐富,特點突出。一份簡潔直觀且有呈現性的簡歷會更大概率吸引面試官的注意。簡歷中除了要側重展示過往的學歷和工作中對相關行業的關注、積累,還要表現出對某公司、某職位的強烈興趣,才有可能被HR從無數簡歷中撈起來。
2.校招=找契合的靈魂
面試實際就是候選人和面試官的互動和信息傳遞,如何搭建良性的互動和有效信息傳遞是面試的關鍵點。企業更愿意招聘本企業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人,因此,除了通過網上了解之外,更需要關注企業的宣講會或空中宣講會,說不定通關秘籍就在里面!掌握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重點突擊!
3.一個必須是你的理由
在校期間必要的證書要拿到手,有幾段含金量高的競賽經歷是加分項,除了這些“門檻”級別的,要在茫茫人海中得到名企的看重,還需要塑造自身的“差異化”,也就是為自己找一個亮點。準備求職是對未來的一場投資,就像我們要上12年的學,才能換一張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一樣,我們也需要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求職準備,換一張500強名企的offer。現實是殘酷的,而秋招是接受現實的第一步,生活從來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在困境中不斷尋求突破,才叫難能可貴,我們希望下一個拿到校招offer的人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