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要面對的事務很繁雜,如果所有事都要靠自己決策和處理,不僅忙得焦頭爛額,還非常容易出現疏漏。在成熟的企業中,管理者不會被瑣事牽絆,可以思考規劃更有價值的事,因為他們在用流程管事,凡事有章可循。何為流程?它指的是企業中各種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約定俗成的做事方法。也就是做事的先后順序及步驟,能夠保證工作順暢進行。
按流程做事會讓工作變得有跡可循,讓執行走向規范化,讓管理走向正規化,讓企業管理免于陷入混亂狀態。流程管理有5要素:
1)理念:把控關鍵節點,確保簡單高效無誤;
2)目的:以制度為后盾,讓管理簡單而高效;
3)價值: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組織運行效率;
4)作用:提高執行能力,復制組織成功經驗;
5)意義:員工自動自發,打造自動運轉組織。
一位從事體育科研的專家曾這樣談論我國運動員屢獲金牌的秘密:“他們對成功運動員動作錄像進行計算機分析,將連續復雜的動作分解為簡單的步驟。研究整理出簡明的可參照度量的訓練流程,然后指導運動員按照流程訓練,結果成績提高就很快。”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一位顧問透漏說:“你所要做的事,以前已經有人做過了,把這個人找出來。如果我們能把他的成功經驗流程化,然后按照流程執行,就一定可以提高績效。”
這就是為什么越是卓越的公司,越是追求管理的流程化和標準化,因為他們從中發現了管理的秘訣。
好的流程一定包含以下要素:快速、正確、便宜、容易、周期短、高質量、低成本、簡單易用。管理者應以此為出發點來對流程進行優化改造,操作時應該遵循以下4個原則:
1.全局原則
流程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執行流程的再造要根據整體流程全局最優的目標,來設計和優化執行流程中的各項活動,而不是根據局部最優和部門最優的目標,來設計和優化。
2.簡約原則
“機構會自動制造工作”,再造執行流程如果繁瑣的話,也會制造出許多額外工作來,這無疑增加了投入成本。因此,執行流程再造,應該在可能的情況下,刪繁就簡。
3.放權原則
所謂放權原則,就是壓縮管理層次,使決策點位于工作執行的地方。換言之,就是將決策權和處理權下放給具體執行工作的人,讓執行工作的人自我管理、自我決策。
4.目標原則
所謂目標原則,就是要圍繞開展此項工作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結果來設計整個流程的工作,而不是就單個任務來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