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
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受歡迎
1977年,國家正式恢復高考,這次考試是國家用人選拔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給了無數人改寫命運的機會。
對當時的大學生而言,最熱門的專業是“文史哲”“數理化”等基礎學科專業。據悉,恢復高考那年,廈門大學文科錄取平均分最高的是中文系,其次是歷史系,理科錄取分數最高的是數學系。
20世紀80年代
財經專業“大火”
上個世紀80年代的高考錄取率很低,是真正意義上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由于我國的“四化建設”方興未艾,經濟人才極缺。財經專業的畢業生分配大都去了銀行、審計等待遇優厚的部門。很多財經類專科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都高于本科院校的分數,不少考生沖著畢業后的工作去向,寧可自降身價,為報考專科學校的財經專業而放棄本科文憑,財經專業的熱度可見一斑。
20世紀90年代
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等專業走紅
上世紀90年代初,高考仍是考生尤其是農村考生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不過從1995年到1998年間,大學生已不再像90年代初那樣高不可攀。1999年高考開始擴招,實行“3+X”的高考模式,考后填報志愿。同年全國高校招生人數在去年208萬人的基礎上激增了22萬人。
當時我國實行一系列外貿體制改革,比如外匯體制的改革,入世談判的啟動。對外貿易、國際貿易等“國際化”的專業又取代了財經專業,成了最熱門的專業。專業錄取分數屢創新高,分配去向也讓人“眼紅”,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大都進入與涉外經濟有關的領域,如國有大型的經貿企業,外資銀行或大的跨國公司。
21世紀00年代
法律、計算機專業被“追捧”
這一時期,法律、計算機專業被看好,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隨著中國依法治國進程的加快,律師事務所、公檢法等單位都需要大量的法律人才。社會需求反向刺激了法律專業的熱度,幾乎所有的文科類大學都開設了法律專業,導致當時法律專業錄取分數比最低投檔線高很多。
與此同時,搜狐、百度、阿里、騰訊等一批互聯網巨頭陸續崛起,互聯網浪潮席卷中國,計算機專業受到廣泛追捧。在高峰時期,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數量,占全國所有理工科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
不過由于熱度持續走高,畢業生數量持續飆升以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飽和,法律、計算機等專業畢業生到就業時并不像當初報考時那么樂觀。有數據顯示,中國政法大學2006級法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后從事本行的只有13%,而北京交通大學2006級法學專業104名畢業生中,只有3人從事政法工作。
21世紀10年代
海外求學、人工智能成新貴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首次突破60萬大關,同比增長11.74%,持續保持世界最大留學生生源國地位。申請國外大學,成為越來越多考生和家長除高考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與此同時,高考錄取率繼續保持高位,山東2017年高考錄取率為84.95%,較上年上升2.8個百分點;江蘇2017年累計錄取各類大學新生30.34萬人,總錄取率91.91%,均創下歷史新高;與以往相比,高考不再高不可攀,“怎么上好大學”才是多數人關注的重點。
這一時期的專業設置與過去相比也明顯不同。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網絡安全等一批新興專業開始進入人們視野。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用人需求暴增,薪資待遇也是水漲船高。激增的市場需求也促使越來越多高校對接企業,進而開始合作探索培養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以人工智能專業為例,2018年3月南京大學發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一度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有數據統計中國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高校已有30余所,不過高校布局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時間均是從近兩年才開始,屬于新興專業。
“00”后時代的爆款專業
01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作為交叉型學科,大數據的相關課程涉及數學、統計和計算機等學科知識。數據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腳的領域非常廣泛,很多機構都需大數據項目來做創新驅動。
高校也紛紛開設相關課程,2017年新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達250所,可見其火爆程度。
02
機器人工程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消息,2017年新增“機器人工程”專業的學校有近60所。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AI)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這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03
網絡空間安全、信息安全
為加速新時代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培養,2017年度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增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開設“網絡空間安全”專業,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專業。
04
物聯網
物聯網產業尚處于初創階段,其應用前景非常廣闊,未來將成為我國新型戰略產業,從工信部以及各級政府所頒布的規劃來看,物聯網在未來十年之內必然會迎來其發展的高峰期。
05
新工科專業
2017年教育部審批設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醫學工程、智能建造、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等新工科專業。有專家表示,現在僅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這些學科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缺口就達150萬。
06
“一帶一路”小語種專業
北京外國語大學今年新增審批專業14個,全部為此前沒有的小語種專業,其中包括斐濟語、庫克群島毛利語、盧森堡語、桑戈語等。
07
網絡與新媒體
2017年共有37家高校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近兩年,新媒體上市公司是傳統媒體的2-3倍。有專家認為,新媒體傳播人才是信息時代下各級媒體及其它行業的緊缺人才,市場缺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