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感受,在父母眼里,只要你不是公務員或沒有在事業單位工作,就算你月收入幾萬,那也比不上公務員;而只要你考上了公務員,就算月入2千,他們也覺得以后會好起來的。
為什么父母會有這種感受呢?因為他們深知以下幾個道理:
第一,在我們國家,薪資+福利+上班環境,能比公務員還好的工作并不多見。而那些比公務員更好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屬于很優秀的年輕人的,而你們在父母心里,只是一個普通人。
第二,等你們到四十多歲的時候,除了公務員和一些事業單位,很難有一份穩定且豐厚的收入。除非是自己年輕時候創業已經進入了穩定的階段,至于創業的成功率,我想大家應該也清楚。
第三,等你們到退休的時候還能有一份不錯的退休金,要么就是公務員,要么就是體制內的工作。
而為什么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不明白父母的想法,甚至有點瞧不上“公務員”呢?
因為很多年輕人都只聽到過做公務員的下限。大家一說到體制內的工作,就是“誰誰當公務員月收入才3千”“當了公務員一輩子都要躺平了”“人際關系很復雜”。而一說到體制外的工作,就是“誰誰年薪百萬”“誰誰在世界500強工作”“誰誰又賺了一套房”。這么一比,那還有什么意思呢?
言歸正傳,如果你擁有著名牌大學的學歷,在世界500強工作,年薪輕松幾十萬,這樣的話,你的父母才不會建議你考公務員。
所以,只有你足夠的牛,父母才不會建議你去考公務員。
但事實上,我們的父母早已看透一切:我的孩子,就是一個普通人。所以,在父母的心里,我的孩子能考上公務員才是最好的。畢竟公務員待遇不錯,而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