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我快要被一個前同事給逼瘋了。
事情是這樣的,他又又又想辭職了,這已經他本月第4次想辭職,辭職的理由我聽得我都煩了。
總結來說,無非就一點:干得不開心了。
上個月才找到的工作,這個月就發現又是一個深坑,領導喜歡瞎指揮,同事對他態度惡劣,客戶總是糾纏不休。
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哥,找個好工作怎么就那么難???!”
聽得我真想一擺錘敲死他。
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唯一不同的是,吐槽的對象從A領導變成了B領導,從A公司變成了B公司。
我估摸著,類似的事情還會繼續。
我工作這么多年,聽過太多類似的吐槽。
他們總說:
我那個領導,真的太差勁了!這件事明顯不是這么做的!
我那個老板,總是變來變去的,剛敲定的項目,干兩個月就不做了!
我那個公司太傻了,那么好的機會不懂得爭取,非要去做XX!
可他們換了無數份工作,結果呢,就沒有一個滿意的!沒有一個順心的。
為什么呢?
趙本山老師有一個經典回答:
這些人根本沒搞清一個事實:職場上遇到的問題,90%都不能用辭職來解決。
有個資深HR的話很有道理:如果你不值錢,即便是跳槽,也不過是從一個糟糕的地方,跳到另一個糟糕的地方。
你說領導不好,當然可以辭職;你說公司不行,也可以辭職;你說同事太難相處,還是可以辭職。
但是,有多少人真正想過,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不遇到這些糟糕的領導和同事呢?
02
在職場上這個熱鬧的地方,最容易產生矛盾的無非就三種人:老板、同事、客戶。
老板是平時笑呵呵,一提到錢就跟你翻臉;
同事要么就是馬屁精,要么就是各種害你;
客戶的要求永遠那么奇葩,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只要你做什么,他就知道自己不要什么。
所以,你選擇了離開,覺得這里不適合自己,希望通過新的環境來做出改變。
可是,現實就是那么的糟心,你很快就會發現,新公司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你的才華依然不會被領導看到,你的同事還是對你橫眉冷對,你的客戶仍然要求“五彩斑斕的黑”。
職場關系,依舊沒有改變。
在綜藝《圓桌派》中,梁文道說到有一次他去招人,專門找了一個經常換工作的人過來聊聊,想知道他為什么可以在一年之前換5、6次工作。
聊完之后發現,原來這個人根本就不適合工作。
梁文道的結論是,他是個讀書人,只有讀書適合他。
這段話看似好笑,但實際上卻揭露了一個職場真相:不是你的職場路太糟心,是你沒有調整到正確的心態。
誰的職場之路容易走?誰的工作之行容易成?
這世間哪有那么多好走的路,那些看起來輕松的人,不過是比你更努力、更優秀罷了。
遇到不開心就想用辭職解決,只能說明你太年輕。
03
現在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了,但這也讓大家養成一個習慣:不喜歡就買新的,很少考慮維修。
在工作中也是如此,遇到不喜歡的領導,他們不是嘗試著溝通,而是直接選擇辭職。
看似灑脫,實際不過是逃避罷了。
我曾經面試過一個經常換工作的求職者,他的工作態度便是如此,他的工作理念也很簡單:要爽,不爽就換。
因此,他一遇到困難就選擇換工作,結果也很扎心:他現在已經畢業5年了,仍然還在面試基層的工作。
因為過于追求短暫的爽,反而丟掉了長期的爽,實在不值得。
有人說,職場就像一棵爬滿了猴子的大樹,從上面往下看都是笑臉,反之,從下面往上看,都是屁股。
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可是,如果不愿意攀登,不愿意往上走,那么永遠都處于下層,永遠都只能看到屁股。
只有先攀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跳到另一顆樹上,這才是真的在改變環境。
很多人都陷入了誤區,總是思考工作要給自己帶來什么,他們的要求也總是很高,又要錢,又要未來,又要領導同事的笑臉。
想法是很不錯,可眼高手低,換來的只能是失望。
《教父》里有一句經典臺詞:“那些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span>
職場中也是如此,沒有掌握工作的精髓,就算換一百份工作也沒用。
不是因為他們不愿意給你機會,而是因為你沒有給他們足夠的理由。
04
經常在問答區看到有人提問:“什么時候,才是辭職最好的時候?”
有人回答:3-4月,因為金三銀四,這是招聘旺季,更容易找工作。
我不太贊同,因為對于強者來說,每個月都是旺季。
真正應該辭職的最好時間,應該是你累積到了足夠資本的時候。
你已經在現在的公司累積到了足夠多的人脈、資源、經驗,但公司卻無法再給予你養分的時候,才是跳槽的最佳時機。
也就是,你進入瓶頸的時候。
只有這個時候,辭職才是明智的選擇。
我的前同事老李,幾乎每年都要跳槽一次,可是他仍然是各家公司搶奪的人才。
為什么呢?
因為他在每一份工作上都做了積累,不斷的積累,讓他飛得更高。
但凡是聰明一點的人,都懂得借力,不管老板是畫大餅也好,是壓榨也好,你應該想的都應該是如何借助這個平臺,去跳到另一個平臺。
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在一個糟糕的地方,憋屈的出賣著自己精力和時間,感覺委屈了,又跳到另一個糟糕的地方。
在你沒有足夠的資本之前,你只能在別人的平臺工作,即便那個工作讓你感覺很難受。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就應該努力去爭取想要的資源。